外观
【梳理、导读】清华DeepSeek第二弹《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》
前言
前几天,笔者刚发布了“梳理、导读清华大学的《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》”,没想到,第二弹《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》就也来了。
没啥犹豫,抓紧时间学习了下,并帮大家再次梳理一下。
《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》主要介绍了DeepSeek的一些提示词技巧和多个职场场景中的实例,包括新媒体文案、营销策划、品牌设计,数据分析、客户服务、代码开发等。
整体内容和第一弹有些重叠,但更加侧重实例教学,大家可以根据情况学习。
梳理内容
封面
内容:
- 页1: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?从提示语技巧到多场景应用
技巧理论
实战前面的知识补充,包括AI发展的五个级别、团队情况、DeepSeek不同模式和不同模型的对比、以及最为亮眼的R1模型的技巧,中间为了防止读者对提示词不了解,延伸了两种高效的提示词范式。
简介
介绍了OpenAI CEO提出的“AI发展的五个级别”与资料研究团队情况,强调学习DeepSeek的必要性和资料的可靠性。
稍微拓展下“AI发展的五个阶段”:
- Chatbot:自然语言对话,比如:ChatGPT、豆包、通义千问、DeepSeek(V3)。
- Reasoner:基本的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,比如o1、DeepSeek(R1)。
- Agent:代表用户执行任务,具备自主行动能力。这个阶段和第三阶段其实是交错发展的,在推理模型尚未大范围发布时,各种智能体就已经出现,包括联网搜索、工作流编排等,典型产品有:秘塔的联网搜索、扣子的工作流与插件平台、GLM-PC的UI操作。
- Innovator:参与发明和创造,增强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。目前由于推理能力的发展,算是开始进入该阶段(笔者与手册观点一致),但具体能发展到什么程度,就靠大家的探索了。
- Organization:承担整个组织的功能,独立管理并执行复杂的操作。这应该算是一个笼统的期望,就是AI大范围承担人类工作,像各种科幻片里面那样。
内容:
- 页2:人机协同与共生驾驭AI实现新式智能——主要是AI发展的五个阶段
- 页3:人机共生研究团队。
DeepSeek概念及对比
内容:
- 页4:DeepSeek三种模式——基础模型(V3)、深度思考(R1)、联网搜索
- 页5:DeepSeek三种模式对比
- 页6-9:DeepSeek两种模型对比——V3与R1,快与慢,听话与创新
- 页10:如何提问?两种模型的提示语差异
延伸一下
补充一下两种提示词范式。
内容:
- 页11:RTGO提示语结构
- 页12:CO-STAR提示语框架
R1模型的使用技巧
DeepSeek火出圈的毫无疑问就是深度思考模型R1了(公开的思维链),该部分着重强调了R1使用的技巧。
内容:
- 页13:DeepSeek R1提示语技巧(开放性)
- 页14:DeepSeek R1作为智能体
重要:该页是后续实例的理论指导,尤其是前三个案例可以对应理论进行学习:
- 提示词结构:角色、功能、技能、约束、工作流程、输出格式
- 提示词各部分作用:核心层、执行层、约束层、操作层
案例实战
到这里,就是这份资料的实战部分了,包括制作可视化图表、PPT、设计海报、生成视频、新媒体文案、开发、市场调查。
前三个案例,是按照R1模型使用技巧进行展示的,都包括了结构、作用、示例三部分,后面几个案例可能由于讲解时间问题,没有规范对应,大家可以作为开拓思路使用。
内容:
- 页15-17:如何使用DeepSeek制作可视化图表?
- 页18-20:如何使用DeepSeek制作PPT?
- 页21-23:如何使用DeepSeek设计海报?
- 页24:如何使用DeepSeek生成视频?
- 页25-28:如何使用DeepSeek批量生成新媒体文案?
- 页29-31:如何使用DeepSeek开发AI应用?
- 页32-34:如何使用DeepSeek进行市场调查?
结语
再次强调人机高效协作的注意事项:基本操作技巧(提示词、追问逻辑、插件使用)、人机协作意识(优势不足、取长补短、选择性采纳)、能动意识(千人千面、洞察能力、思维深度)、边界意识(学术伦理、新闻伦理、AI伦理规范)。
- 页35:如何利用DeepSeek实现人机高效协作?
总结
整体阅读下来,《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》中的实例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,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教程进行学习,也很适合大家作为手边的一个速查手册,遇到哪个场景,查找哪个用法。
后续,笔者计划针对典型案例直接进行复现与拆解,敬请期待。
PDF放到飞书文档了,不需要登录,可直接在线查看,也可直接下载,公众号发送私信“清华2”即可。
